广州从化:法律援助“三位一体”护航民生共谱志愿服务新篇章
广州从化区创新构建“社会律师+公职律师+岗位律师”三位一体法律援助志愿服务体系,今年以来已累计提供法律咨询超4000人次,办理法援案件167宗,为乡村振兴和法治建设注入强劲动能。这支由147名专业律师组成的公益法律服务铁军,正以“全天候响应、专业化攻坚、精准化服务”的崭新姿态,守护着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核心区的法治温度。
走进从化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,值班律师正在为村民解答土地承包纠纷问题。这幕场景背后,是全区103名社会律师组成的“零距离”服务网络。自2024年组建全市首支法援志愿服务先锋队以来,这支队伍以“舍补贴、拼奉献”的精神,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、检察院认罪认罚值班室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立三大服务阵地,实现全年无休值守。
数据显示,这支队伍年均接待咨询超4000人次,累计为641名犯罪嫌疑人提供认罪认罚见证,为534名刑事被告人完成庭前法律帮助。特别在处理农民工欠薪、家暴维权等民生案件时,律师们创新采用“调解前置+法律指引”模式,帮助群众节省诉讼成本。青年律师刘律师对此深有感触:“在窗口接待受家暴妇女时,我们不仅要提供法律意见,更要做好心理疏导,这让我对律师的社会责任有了更深理解”。
今年,从化区司法局打破传统职业边界,进一步整合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公职律师资源,组建起由局系统25名公职律师组成的第二支法律援助志愿律师队伍,创新推出了“法援案件联办”机制,实现了公职律师与社会律师的优势互补。
在处理复杂民生案件时,公职律师凭借其政策敏感性和行政协调能力,与社会律师丰富的诉讼经验紧密结合,形成了“政策解读+实务攻坚”的双向赋能模式。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案件处理的效率,还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径。例如,在处理群体性纠纷时,公职律师能够迅速对接相关部门以厘清政策导向,而社会律师则专注于证据链的梳理和诉讼策略的制定,双方协作从而打破案件僵局。这种跨界合作不仅提升了服务的效能,更推动了法律援助承办律师的“系统联动”,使得疑难问题得以迎刃而解。
为全面提升公职律师民事代理、刑事辩护等实务技能,从化区司法局采取“1+3+N”的培养模式(即每名新公职律师在承办3个指导性援助案件后独立办案),靶向攻坚民事群体纠纷、刑事辩护等复杂案件领域,全力保障法律援助特殊群体权益,实现公职律师从政策法规专家到实战型公益律师的转型。
在从化监狱法律援助工作室,岗位律师林律师正在为服刑人员解答减刑政策。这源于区司法局与监狱系统签订的共建协议,19名岗位公职律师深度融入法援体系,组建成为第三支法律援助志愿律师队伍,构建起“法律咨询+申诉代理+心理疏导”的全链条帮扶机制。5月以来,这支队伍已进驻从化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,聚焦刑事政策解读、服刑人员权益保障等领域提供精准法律咨询服务,探索承办区法援处指派的刑事辩护、申诉代理案件,并纳入司法行政机关案件质量评估体系,以“办案实战”提升服务质效。
在此基础上,从化司法局下一步将以从化监狱岗位公职律师合作为试点,逐步把“岗位公职律师共建模式”推广至全区党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,广泛吸纳岗位公职律师加入法援志愿服务队伍,使其成为各行各业各系统传递法治温度的“桥梁纽带”,最终形成“全域覆盖、多方联动”的法援志愿服务新格局,为从化区法治民生建设注入长效动能。
未来,从化将持续深化“窗口即时服务+案件全程承办+专项权益保障”全链条闭环模式,精准对接群众需求,让法治服务更高效、更温暖。并通过“即时响应—精准攻坚—兜底守护”的全链条联动,持续提升法援服务质开云网址 kaiyun官方入口效,让公平正义真正“看得见、用得上、信得过”。同时,依托常态化合作机制,持续扩容专业化志愿公益法律服务供给,为困难群体筑牢法治屏障。